微信公關總監:傳統公關已死,新公關得學會借勢
很少參與公關圈內的辯論,不過看到老魏寫的《公關重要嗎?》,第一反應是:下周要去集團匯報工作,公關不重要?!那我還去不去了……
1、公關重不重要,這個很重要嗎?
不少同行對老魏的觀點表示不滿,群起而攻之,但重不重要的問題真沒什么好糾結的。存在即合理。
不過從老魏文中的觀點來看,他站在互聯網圈層,評價的卻是傳統公關模式,雖然概念稍顯狹隘,但沒有錯。因為——
傳統公關已死。
傳統公關的核心:媒體,溝通。
這幾年 “去中心化”的形成,影響最大的是輿論根基,一個個媒體帝國的瓦解,一家家報紙雜志的停刊,千萬自媒體、新媒體的崛起,讓被傳統公關視為核心的媒體迅速削弱影響力。
渠道一旦去中心化后,對公關的考驗是去哪喊(渠道瓦解)和怎么喊(溝通無效)的問題。效能評估也沒了方向,單一的pv、發稿量、媒體到場率等早已不能用來評估公關效果。
渠道瓦解后,中心化思維的投放,溝通效果幾乎為零。但在BAT以外的傳統行業,也許還會留存一段時期,但公關總監們都知道效果早已大不如前了。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不久以前微信公開課推出的“我和微信的故事”H5,這是一次真正零渠道投放的公關事件,最開始連微信自己的官方渠道都沒有推送,因為鏈接是被泄露的。
而且最初的種子是一個普通人,甚至都不是互聯網人士。但最終卻在24個小時內達到了上億的PV。
“去中心化”帶來的多樣性讓信息在目標圈層密不透風。
傳統公關模式最喜歡創造一些新型詞匯,精辟的短句來詮釋自己的品牌內涵,而這些詞匯和句子我都看不太懂,甚至相當拗口,這往往是企業自己想說的話,并不是用戶愛聽,或者習慣聽的話。
舉個例子,前不久奧迪最新的車型廣告用的標語是“偉大,不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原諒我的無知和沒品味,但我真的不知道這四個字想表達什么?而且信息爆炸的時代,我也不會特意花時間去了解它的含義。
瞧,用戶就這樣流失了,當然,bmw也不用介意,反正我也買不起。社交網絡誕生,用戶的個性化、多樣化日益明顯,溝通也就自然變得復雜化和無效。廣告做的再好,最后更多被當做藝術品留存下來。
2、產品重要還是公關重要?
老魏覺得公關不重要的觀點,來源于和產品的對比,這可能才是成為爭議最大的一點。這個問題不同行業、不同風格的企業,理解上也會有很大不同。更多的可能是公關導向思維和產品導向思維的差別。
公關導向
比如,可口可樂和百事一對冤家,產品上看,不都是糖水兌蘇打嗎,你能分辨出哪家更好?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同行,我更欣賞可樂家。
因為我喜歡他的包裝,記得住他的slogan,時不時還被他家的病毒視頻開個腦洞,什么瓶蓋打電話啦,海邊流星雨啦,典型的情懷認同打造口碑啊,路人轉粉。
所以,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公關,市場營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公關導向。
再比方說,當企業發生重要危機的時候,產品好不好,在當下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因為外界的焦點更多時候是在你的態度,而傳遞態度的就要靠公關,當年的3Q、Uber車禍,百度貼吧等,都是最好的佐證。
所以再回到最初的爭議點,非要說公關重要的話,那公關的重要性是有階段性的。
產品導向
既然老魏提到了微信,那就說說自家產品吧。無論是騰訊,還是微信,一直以來都是產品導向,在這樣的價值觀下,一定是先做好產品。產品不好,如何吸引用戶。
那好產品不需要公關嗎?錯!不要把公關單純的理解為一個部門,或者一種職能,而是一種理念,產品經理可以有,程序員也可以有。好的產品信息已經包含了公關信息。
舉個例子,微信和陌陌。微信當年推出搖一搖的時候,一度被外界定義為約炮利器,再看看現在,微信已然在互聯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陌陌依然是約炮利器。
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其實無感知的已經具備了公關 sense,很多產品理念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傳播要素,這是好事,也應該是被鼓勵的。因為公關思維已被上升到了戰略高度。
3、公關無為
總有人問,微信產品那么好,公關應該很好做吧。微信的公關,是幸,也是不幸。
見過豬飛嗎?一只豬都已經飛起來老高了,你在地上大喊,豬要飛了,你就是sb,但你要是娓娓道來豬為什么會飛,以什么姿勢飛,飛去哪里,這才是公關應該做的事情。
做公關得學會借勢,需要體會無為而治的精髓,看清走勢,順勢而為。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逆勢而行,強出頭,為了做而做。
舉個例子:當微信用戶量無比龐大的時候發個新版本,你跳出來說,我要花個幾千萬投線上線下廣告,做宣傳視頻,朋友圈廣告天天買,增加曝光度,看張小龍不屌死你。
所以,微信很少在產品功能上做主動的傳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的公關都放在了商業化和互聯網+上。因為兩者能體現微信的社會價值,以及對業務和目標用戶能有比較明顯的幫助,這才是公關能釋放價值的地方。
4、公關無形
最后再來談談這個問題。時常也會聽到人說,好像公關沒干什么呀?有的可能真的沒干什么,但另外一種是公關的無形狀態,這其實是公關的最高境界。
一方面,隨著公關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市場、營銷甚至BD的領域都會涉及部分,這就促成了公關升級為超越傳統公關呈現方式的行為。
比如這幾天的阿爾法狗圍棋對決,這其實就是一次公關事件,google是公關無形的高手,這次對決火了google的人工智能,但如果是有形的公關,大體上逃不出發布會,枯燥的產品解讀和掩飾、新聞稿、專家評論等。
但偏偏選用了這么一場機器人對決棋王的形式,效果如何呢?
朋友圈、facebook都在討論誰贏誰輸,連我媽都在問阿爾法狗是什么?但唯獨少有人覺得這是一次牛b的公關策劃。再看看g家的熱氣球、x實驗室等項目,都是公關無形的項目。
最后的最后,公關需要尊重,因為我們真的很苦逼,想著CEO的事,拿著打雜的工資。
轉載請聯系公眾號:粥姨下午茶 (gh_1f8a2e49f0f4)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