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正式步入互聯網“焦慮”時代
“20年后,不存在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分歧,所有的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這是易觀國際提出的大膽論斷,而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這一論斷是合理且可實現的,隱藏在其中的商業機會也遠超想象。
互聯網在興起的二十年間,改變了社會底層架構。尤其是在今年,正從“個人互聯網”進入到“企業互聯網”階段,傳統企業正在奮力向互聯網轉型。易觀智庫不久前發布研究報告認為,隨著云計算和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企業在業務的拓展和發展中,正逐步將內部的業務流程和外部的商務活動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從而有效提升企業整體的核心競爭力,這一趨勢稱為企業互聯網化發展趨勢。
也正如開篇那句話,中國的企業終將成為互聯網企業,在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催化下,互聯網也將像水、電一樣成為企業必不可少的資源,互聯網化的大勢正在到來。
企業信息化≠企業互聯網化
互聯網的誕生對傳統企業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沖擊。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新的傳播渠道,其交互特性同樣使許多原來既定的規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這些變化現在看來依然超前,但它對企業戰略所具有的前瞻影響毋庸置疑。
中國企業跟IT的發展關系可以總結成三個階段:從80年代末延續到90年代初的會計電算化時代;90年代初發展到2010年前后的管理或企業信息化;如今,企業IT正在進入到新的階段——企業互聯網化。
應該說,信息化是企業“自上而下”主導的過程,它完成了企業第一階段的技術部署,讓技術成為驅動企業發展的動力之一,主管企業技術的IT主管也成為C級別的高層,隨著IT消費化趨勢的加強,尤其是近年來崛起的新興技術正在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席卷企業生產的每個環節。
左手“云計算”,右手“大數據”,“左右手”成為了企業減少成本、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必備武器,將上下打通成為能否同時使用武器的條件。如果信息化只是告訴企業應該有“云”和“大數據”,那么互聯網化就是告訴企業如何更好地完成整合。
傳統行業的企業互聯網化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未來五到十年都將是企業互聯網時代。相比上一個企業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化解決的是商業模式變革和創新的問題。
用友公司執行總裁章培林曾經在專訪中談到:“傳統企業正式進入了互聯網焦慮時代,企業到底如何實現互聯網化實際上是眾說紛紜。互聯網企業每年增長速度相當于‘印鈔機’,以BAT為核心的企業有自己一整套完整的模式,而傳統企業到底該怎么做還在摸索。”
在章培林看來,傳統企業互聯網化一定不是燒錢,而是一開始就掙錢的,可以被稱為“開源節流”。企業通過互聯網可以更容易、更直接去抓住客戶,擴大你的聲音。互聯網砍掉了很多中間環節,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商品在價值鏈中的流動時間縮短使得成本降低,在面向客戶時就可以更好的占領市場。
企業互聯網化,誰的下一站?
作為一家傳統企業,幾乎任何一個行業都在與互聯網產生強關聯,不能用互聯網的創新思維來指導和改造業務的話,結果必然是在游戲規則改變后失去競爭優勢。當然,這一轉型往往是難以完全由互聯網陣營的企業來擔當,需要傳統企業的自我顛覆和淘汰,互聯網作為工具和新思維,會融入到這場大改造運動中來
。
在國內企業界,家電制造企業被看作是向互聯網轉型的先行者。TCL集團宣布向互聯網轉型,發布了全新的經營轉型戰略—“智能+互聯網”與“產品+服務”的“雙+”戰略,并將施行“搶奪入口與經營用戶”“建立產品加服務的新商業模式”“以O2O公司重構線上線下業務”的轉型舉措。
再看海爾,“傳統制造企業以生產能力為中心的體系正在消解,海爾不再只是一個制造工廠,而在構建一個生態系統。”也正因為這個信念,海爾被業界稱為從傳統企業也向互聯網化企業轉型的典型例子,不僅去年海爾物流體系正式與阿里合作,業界傳聞說海爾正在內部啟動物流體系的“滴滴打車”,為每位司機手機APP安裝。而且除了物流之外,在產品的生產制造環節大量引入機器人、一線裁員,海爾還將集團分解為小微企業等措施推出等措施,來進行企業互聯網化。據海爾互聯網應用創新經營體長孫根介紹,從研發到生產,從營銷到售后,從電商到物流,海爾已進入一場全員性質的互聯網模式革命中,它席卷了全海爾8萬名員工,沒有人可以置身其外。
而作為零售企業的蘇寧也正處于全面向互聯網轉型的關口,公司上下已經下決心徹底轉型互聯網服務商,目前蘇寧易購已經完成了互聯網公司的架構體系調整。蘇寧將全面轉型互聯網零售,不僅僅是實體店和虛擬店的融合,而且要從企業的底層結構和經營模式上實現向互聯網公司轉型。此外,蘇寧還正籌劃開放云計算、數據、金融、物流等平臺,成為真正的互聯網服務商。
看到眾多的案例后,很多人會問:“他們為什么這么做?”
用友集團董事長王文京能給出答案是:互聯網化帶來的企業革命性改變,就是全面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從流程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從延時運行轉為實時運行、從領導指揮到員工創新。將來每個企業都會是“互聯網企業”、“數據驅動的企業”。
而在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看來,企業互聯網是傳統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發展企業互聯網需要經歷內部精細、外部互聯、數聚智慧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并沒有明顯的時間區隔,而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由內而外全面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實現多層次的企業互聯,最終重構企業智慧。
雖然企業互聯網化漸成趨勢,但企業在觸網時也切忌過于盲目,企業互聯網化并不是萬能的,對某些企業互聯網化是“道”,對某些企業互聯網化則是“術”,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道與術是不一樣的,企業如果盲目更風,沒有把握好企業發展的核心早晚要翻船。這也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所談道:“互聯網雖然促進了信息的生產、交流、獲取和共享,但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互聯網也不可能使一家公司的管理實現跨越。”
可以說,傳統企業正式步入互聯網“焦慮”時代。“保守常規”與“顛覆創新”這兩股力量并不是你死我活,更不是外界所言的淘汰和替代,而是建立相融的商業規則,一套新的商業體系,一個真正網絡化的生態。傳統企業互聯網化這一進程的完成遠比純粹的互聯網商業和業務模型緩慢,但未來趨勢不可阻擋。
【盒子先生有話說】文章中詳細闡述了中小企業轉型“互聯網+”的必然性,也講到了眾多案例,但是有一點盒子先生有疑問,傳統企業之所以焦慮不是不想轉型而是不知道如何轉,這是一個方法論的命題。文章中的案例無一不是大企業,要技術有技術、要資金有資金,讓傳統中小企業情何以堪。作為“互聯網+”轉型方法論級別的營銷解決方案,建站寶盒為大多數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整套互聯網+轉型全網營銷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打通互聯網市場,掘金電商市場,使其慢慢壯大并不斷融合互聯網+的企業必備內容。